近日,文法系10余名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下池社,聚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用青春之声为闽南古村播撒普通话“标准音”种子。学院副院长周新深入实践一线看望慰问师生,并为实践队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
在下池社实践现场,周新与正在开展推普活动的师生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活动开展情况。看到队员们耐心细致地为村民纠正发音、为孩子们讲解汉字书写要领,他深感欣慰地说:“你们不仅是在推广普通话,更是在播撒文化认同的种子,架设起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周新充分肯定实践队的阶段性成果,强调实践队应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专业优势,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传承优秀文化。他指出,要将推普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中实现互促互进,真正做到“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的双向赋能。
在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周新从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切入,深入阐释语言文字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生动解读“语同音,书同文”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他勉励实践队要以语言为桥梁,以文化为纽带,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据悉,学院坚持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一线,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师生在推普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在服务乡村中体验青春价值的生动展现。通过实地实践,师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国情社情的深度认识,更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汲取前行力量,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