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6月底全面启动。19支实践队奔赴福建泉州、漳州及江西赣州、吉安等地,围绕红色教育、文化传承、基层服务、乡村振兴、产业调研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革命热土淬炼青春信仰
学院充分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在红色沃土上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外语系“红迹寻声”实践队在赣州会昌县开展红色实践,通过探访红色旧址、走访慰问老兵,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星青年”实践队追寻红色电波印记,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叶坪红军无线电总队旧址,在革命史料采集中淬炼赤忱初心。美术系“红色润初心 视觉担使命”实践队走进赣州于都县禾丰镇,以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方式,深挖红色资源,探寻红色精神与艺术创作的融合表达新方式。体育系“星火传承”实践队在吉安永丰县龙冈畲族乡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内,以青春视角讲述红军事迹,将革命史料转化为青春话语,探索红色文化宣教新路径。
青春力量赓续文脉传承
各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文化根脉,以赤忱点燃星火传承。外语系“双韵新绎”实践队走进赣州会昌县戏剧小镇,深入调研市级非遗项目《会昌汉调》传承现状,并以中英双语形式演绎原创短剧《会昌曙色》。美术系“围屋客韵 青行织富”实践队走进赣州龙南市关西镇、里仁镇,深入了解非遗项目《客家织带》和《客家蓝染》的技艺及历史文化,并完成原创IP形象设计。音乐系“东江溯源 鼎训育心”实践队在赣州安远县三百山东江源开展为期12天的“送文艺进景区”活动,并为当地儿童开设“童手共绘东江源”特色美育课堂,用艺术力量弘扬东江源文化。美术系“赣闽红韵 青帆乡创”实践队前往漳州、泉州,探寻闽南红色文化与赣南苏区的历史羁绊。
躬身实践彰显责任担当
各实践团队在基层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在街巷烟火中留下温暖足迹。文法系“传识筑梦”志愿服务队深入赣州市蓉江新区径背村、当塘村,围绕乡村“一老一小”实际需求,开展“银龄童心,情暖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多元形式助力基层治理。文法系“星光润心”实践队联合赣州市章贡区赣康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安全教育、文化传承、普法宣传、亲子伴读等系列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文法系“红心筑梦”党员先锋实践队在赣州市凤岗中心小学开展“小升初”心理适应教育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经济管理系“经纬”志愿服务队在赣州龙南市里仁镇开展“童心港湾”“关爱银发”和“慰问老兵”活动,以真诚爱心传递温暖关怀。
专业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各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发展。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一水同源 万籽同心”实践队深入赣州寻乌县澄江镇汶口畲族村调研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现状,并走访蜜橘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探索科技助农新路径。学院“麦浪心坊”实践队在赣州会昌县开展“戏韵疗心 情暖乡童”活动,通过戏剧初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等形式,为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注入青春动能。体育系“健康乡村行”实践队在吉安永丰县沙溪镇欧阳修小学开展心理教育、安全课堂、体育训练等活动,并捐赠文体器材助力乡村教育,以体育之光照亮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音乐系“薪火”实践队在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和乐社区开展村歌教学活动,以歌声传递乡情,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音符力量。
产业调研心系国情社情
各实践团队聚焦国情社情,将青春实践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引凤深根 融湾共生”实践队实地走访调研赣州龙南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入了解电子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解码产才融合新路径。经济管理系“青耘客韵”实践队在赣州龙南市开展庭院经济发展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个体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庭院经济项目的运作机制、经济效益及经营困境。学院与上海科技大学“沪赣同心 青春向党”实践队实地走访赣州多家稀土企业、科研平台,深入了解稀土产业链各环节核心技术进展,深刻感受稀土资源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田间地头到街巷社区,从乡村一线到产业园区,科院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发展,以青春热血践行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的铮铮誓言。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