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法系“传识筑梦”志愿服务队联合赣康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安全教育、文化传承、普法宣传、亲子伴读四大板块开展文明实践,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防溺水课堂:把“道理说教”变成“实战演训”
志愿者以近年真实案例为切入口,拆解溺水高发场景,并现场示范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提高防溺意识,掌握急救技能,实现“学一次、记一生”的效果,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保护伞”。
文化体验坊: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志愿者精心在社区设置文化体验区,带领社区居民诵读经典诗词,用五彩绳编织中国结,用剪刀、红纸创作剪纸作品,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也在他们心中播撒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普法微讲堂:用“身边事”讲清“大道理”
志愿者发挥法学专业知识优势,化身“普法宣传员”,围绕“广场舞噪音”“保健品诈骗”等社区高频纠纷和权益维护案例,用通俗语言解读有关法律条文,耐心解答居民疑问,让抽象晦涩的法律法规变得可知可感,引导社区居民在知法懂法中学会用法,让法治精神融入日常、浸润人心。
绘本共读:在学习中种下知识向往的种子
志愿者精选《我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情绪小怪兽》等绘本,用夸张的表情、生动的语调,声情并茂地与社区孩子们共读故事,使绘本角色“活”起来。孩子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时而欢笑,时而紧张,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共读结束后,孩子们主动表达学习体会、讲述感受。在这场充满温度的陪伴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阅读的快乐,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更在心中种下了对知识向往的种子。
此次活动是文法系深化校地合作、践行“服务基层”理念的生动缩影。志愿者在实践服务中提升了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社区也借此活动增强了治理效能与服务活力。文法系将持续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贡献青春力量。